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大江小说 > 其他类型 > 结局+番外大明:开局爆发南北榜案,我带头敲登闻鼓朱元璋朱标

结局+番外大明:开局爆发南北榜案,我带头敲登闻鼓朱元璋朱标

小小怪下士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江南,杨知府府内。“这件事想都别想!”客厅内,杨知府一甩衣袖,背对众人。“那个陈良不是能耐的很吗?他不是有办法能劝说本地官员?”“怎么,现在反倒让你们跑过来,求我高抬贵手?”见状,陈安上前一步道: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。”“杨知府应该听说过,今年南北榜案一事。”此话一出,杨知府缓缓转过身,一步一步走至陈安面前。“我当然听说过,我还知道你们那个陈良就是带头敲登闻鼓的那个人。”“不过,别以为他在应天府有陛下赏识,耀武扬威惯了,在这里也能一样。”“不过在陛下面前进献国策,就敢和南方官员公然叫板,真是不知天高地厚。”杨知府一番话仿佛说出了众人的心声一般,当即一个个附和起来。“就是!这个陈良自己在陛下面前夸下海口也就罢了。”“现在还拉我们和他一起...

主角:朱元璋朱标   更新:2025-04-16 16:09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朱元璋朱标的其他类型小说《结局+番外大明:开局爆发南北榜案,我带头敲登闻鼓朱元璋朱标》,由网络作家“小小怪下士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江南,杨知府府内。“这件事想都别想!”客厅内,杨知府一甩衣袖,背对众人。“那个陈良不是能耐的很吗?他不是有办法能劝说本地官员?”“怎么,现在反倒让你们跑过来,求我高抬贵手?”见状,陈安上前一步道: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。”“杨知府应该听说过,今年南北榜案一事。”此话一出,杨知府缓缓转过身,一步一步走至陈安面前。“我当然听说过,我还知道你们那个陈良就是带头敲登闻鼓的那个人。”“不过,别以为他在应天府有陛下赏识,耀武扬威惯了,在这里也能一样。”“不过在陛下面前进献国策,就敢和南方官员公然叫板,真是不知天高地厚。”杨知府一番话仿佛说出了众人的心声一般,当即一个个附和起来。“就是!这个陈良自己在陛下面前夸下海口也就罢了。”“现在还拉我们和他一起...

《结局+番外大明:开局爆发南北榜案,我带头敲登闻鼓朱元璋朱标》精彩片段


江南,杨知府府内。

“这件事想都别想!”

客厅内,杨知府一甩衣袖,背对众人。

“那个陈良不是能耐的很吗?他不是有办法能劝说本地官员?”

“怎么,现在反倒让你们跑过来,求我高抬贵手?”

见状,陈安上前一步道:“这也是没办法的事。”

“杨知府应该听说过,今年南北榜案一事。”

此话一出,杨知府缓缓转过身,一步一步走至陈安面前。

“我当然听说过,我还知道你们那个陈良就是带头敲登闻鼓的那个人。”

“不过,别以为他在应天府有陛下赏识,耀武扬威惯了,在这里也能一样。”

“不过在陛下面前进献国策,就敢和南方官员公然叫板,真是不知天高地厚。”

杨知府一番话仿佛说出了众人的心声一般,当即一个个附和起来。

“就是!这个陈良自己在陛下面前夸下海口也就罢了。”

“现在还拉我们和他一起担罪!”

“没错!我们原本在翰林院待的好好的。”

“就是这个陈良,自己请命下来治水,还要在江南推行国策!”

“现在好了,他疏通积水,要挖本地官员的家。”

“我们虽为南方籍的官员,但也是奉旨下来配合陈良工作的。”

“现在江南和他们起了争执,我们说也不是,不说也不是。”

“这能不能安全回朝廷尚未可知,光现在这一关就不知道怎么过!”

见众人埋怨,杨知府眼中精芒一闪。

“看样子,各位对这个陈良颇有微词啊。”杨知府淡声道。

“何止颇有微词!他害的我们不浅。”

“拉我们下来治水,现在要我们对付自己的同乡!”

“我们……我们是左右为难啊!”宋琮叹气道。

一时间,众人一个个捶胸顿足,摇头叹息。

“既然如此,各位还愿意替陈良出面,来我这里。”

“实不相瞒,现在巡抚大人对陈良比较支持。”

“若是巡抚大人铁了心要通过陈良的方案,那我一个小小的知府能有什么办法?”

此话一出,从偏房内,数人突然走了出来。

“真不知道巡抚大人怎么想的。”

“那个陈良不知天高地厚也就罢了,连巡抚大人也看不清形式吗!”

见数人冲了出来,陈安等人愣愣的看着他们。

见状,杨知府笑道:“各位,这几位都是江南本地官员。”

“陈良疏通积水的方案,都要经过他们的家里。”

“他们亦是十分不愿,所以才来我这寻求解决办法。”

“适才得知各位来我府上,这几位自觉有些不便,我便让他们在偏厅中等候。”

一旁一名本地官员开口道:“得知各位前来,说实话,我等心里着实有些不快。”

“适才听见各位一番话,对那个陈良亦是十分不满,这才冒失冲了出来。”

“各位,杨知府,多有打搅。”

闻言,陈安当即拱手道:“没有的事,是我等打搅了你们和杨知府才是。”

这时,宋琮猛然站了起来。

“说实话,我宋琮也觉得此事十分不妥。”

“挖排水渠要挖到各位家里,这算怎么回事?”

“就是!我们想了一下,如果换做我等是江南本地的官员,也绝不能同意此事!”

见宋琮几人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,杨知府等本地官员纷纷致谢。

“多谢各位大人能理解我们的苦衷。”

“实在不是我等不配合各位治水,这挖到自个儿家里,谁也不愿意。”

“就是,朝廷的俸禄本来就不多,现在还要我们动土。”

“积水是疏通了,可是却影响了我们的居住环境!”

“况且还不知道他的方案到底能不能一劳永逸。”


皇宫,偏殿内。

“标儿,你怎么突然过来了?”

“你身体不好,又染上风寒,还是多休息才是。”

说话间,朱元璋亲自倒了一杯热茶递给对方。

“多日不见,皇儿甚是想念父皇。”

“适才听见登闻鼓响,得知今年南北学子之事,便借此来见父皇一面。”

闻言,朱元璋呵呵笑道:“标儿,你来见咱,主要就是为了这事儿吧。”

“放心,这件事咱已经有解决办法了,只待明日张榜。”

“你先看看这张卷子。”

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张试卷递给朱标。

朱标接过后仔细阅览,越看心里愈发震惊。

“今日在奉天殿上与父皇见面之人便是这篇文章的学子陈良?”

“没错,标儿以为此人如何?”朱元璋目光认真的看着朱标。

朱标沉思片刻,道:“此人才思敏捷,想法大胆,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。”

“况且他还是北方考生,正可为北方学子做个表率。”

见自己的儿子有着和自己一样的想法,朱元璋内心不禁赞叹起来。

“不愧是我儿子,将来大明在他手上,必能如日中天。”

朱元璋这般想着,嘴上开口道:“不仅如此,南北学子之事的解决办法也是他提出来的。”

“明日便重新放榜,标儿以为,咱让他中个第几名的好?”

“父皇,此等人才,自然要进前三甲。”

“至于其他人,有陈良一个,相信在北方学子中也有更多优秀的文章,择优选取便是。”

朱元璋点了点头道:“那就这么定了,咱再封他为翰林学士和御史言官,好好杀一杀那些南方人的锐气!”

两人对南北学子之事又详谈一段时间,只待明日放榜。

时间很快来到第二天。

此时,贡院门前已经人头攒动。

“陈兄!陛下果然重新放榜了!”一旁韩克忠激动道。

“是啊陈兄,相信这次就不会再出现北方学子一个都没上榜的情况了。”焦胜期待道。

陈良笑了笑,正要说什么,忽然一道极为尖锐的声音传来。

“重新放榜又如何?以你们的文章,该考不上还是考不上!”

此话一出,原本喧闹的贡院顿时安静了许多,众人一个个齐刷刷向后看去。

只见为首一人身着华服,正是本次状元郎陈安。

“就是!没本事就算了,还一天到晚给陛下添麻烦!”

“榜单就算再排一万次,也改变不了你们不能上榜的是事实!”

“还害的我们也跟着麻烦这一趟,你们不仅菜,还坏!又蠢!”

南方学子的一顿嘲讽惹得众北方学子出言回击,反观陈良却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。

“呵呵,那个叫陈良的,你怎么不说话了?是不爱说话吗?”陈安当即便将矛头对准陈良。

“呵呵,和一个将死之人有什么好说的。”

历史上,这个新科状元陈安在高中后,只过了二十多天便车裂而死。

原本陈良还觉得对方很可怜,但现在,他心中对对方最后一点怜悯也荡然无存。

“你说什么!”陈安脸色顿时阴沉如水。

“陈良,考不过别人是能力问题。”

“你现在诅咒别人,那可就是人品问题了。”

“你们北方学子原来是一群,既没能力,也没人品的蠢货。”

此话一出,南方学子顿时哈哈大笑起来。

反观陈良却并没有任何表示,只是冷笑着看着陈安。

触及到对方的目光,不知为何,陈安竟觉得自己心里有些发怵。

“并非诅咒,我只是陈述事实罢了。”

见陈良依旧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,众南方学子只觉得自己一拳打在棉花上,有力无处使。

“哼,别在这装模作样,待会儿放榜出来,有的是你们哭的!”

“对了,你们还跟陛下控诉主考官作弊,到时候陛下查证出来,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!”

南方学子你一言我一语,仿佛他们落榜已经成板上钉钉的事。

就在这时,只见负责张榜的人走了过来。

随后,在众目睽睽之下,竟然在南北两方各张榜单。

“陛下有令,因考虑到南北发展不一,从今往后,便如此般分南北榜,分榜取仕!”

话音刚落,众人先是一愣,随即便是有人欢喜有人忧。

“搞什么!竟然分榜取仕!”

“这样一来,原本属于我们南方学子的名额不就被那些北方人给分去了?”

“肯定是那个叫陈良的出的馊主意!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哄骗陛下的!”

“他们考不过我们,就使出如此卑劣的手段!”

“各位,怕什么?就算分了南北榜?又怎样?”

“他们文章不行,该考不上,还是考不上!”

话音刚落,只听最前排的一名北方学子突然高喊:“中了!陈兄!探花!”

此话一出,众人纷纷将目光放在陈良身上。

“我也中了!”

“我也是!”

“你们不是说我们中不了吗?现在还有什么话说!”

南方学子见北榜上榜之人全是北方学子,一个个瞠目结舌。

以陈安为首的几人双拳紧握,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陈良。

“哼,中了又怎样?探花又怎样?我依然是状元!”

“没错!陈兄依然是前三甲,现在朝堂之上依旧是咱们南方人居多。”

“待入了翰林院,有他们好看的!”

就在陈安等几人商议着入了翰林院,要如何给这些南方学子点颜色的时候,突然一人高喊道:“宫里来人了!”

此话一出,众人立刻安静下来。

只见两名官员走进贡院内,高声道:“现特命探花郎陈良入翰林院,任职翰林学士兼御史言官。”

随后,两位官员与陈良嘱咐相关事宜后便转身离去。

“什么!他竟然直接成了翰林学士!还兼着御史言官!凭什么!”

“就是!陈安可是今年的新科状元都没有这种待遇!”

“陛下这是偏袒北方人!”

众南方学子一个个义愤填膺,个有甚者指着陈良的鼻子质问对方。

说对方定是使用了什么卑劣手段。

“呵呵,你们这些人,文章不行就算了,现在还污蔑别人,这就是人品问题了。”

“原来你们南方学子都是一群实力不济,人品还不好的蠢驴!”北方学子嘲讽道。

听闻此言,众南方学子只觉得肺都要气炸。

对方说的,可全都是他们的词啊!

“按理来说现在陈良可是你们的老师,你们就是这么对待自己的老师的?”

“就是!按照规矩,你们还得对陈良执师礼!”

“没错!执师礼!”


“陈大人,我还是有些担心。”

“你的担心是对的。”

闻言,徐妙锦眉头紧皱。

“那陛下他……”

“放心吧,陛下不会轻易对魏国公怎样的。”

“也许只是因为我和淮西武勋走得太近了些。”

“让陛下没有什么安全感。”

“现在如此情况,其实魏国公更不应该告老还乡。”

“如果陛下想要做什么,还了乡也是一样。”

“不如留在朝中,如今淮西武勋有这么多人。”

“大家铁板一块,陛下也不敢怎么样。”

徐妙锦点了点头,没有说话。

“行了,天色已经很晚了,我就先回去了。”

“我送你。”

陈良离开魏国公府。

“这朱元璋难道还真想对魏国公下手不成?”

就在陈良思索之时,只见数道人影闪了出来。

纷纷拦住陈良的去路。

“走哪里去?”

陈良心下一惊,警惕的看着这几人。

“你们想要干什么?”

几人对视一眼,二话不说便要对陈良动手。

陈良转身便跑,几人穷追不舍。

“他奶奶的,这小子还真能跑。”

不过多时,既然跑到一个死胡同里。

众人的速度顿时慢了下来。

其中一人呵呵笑着:“跑啊,怎么不跑了?”

“陈良,老实一点。”

见对方能叫出自己的名字,陈良眉头紧皱。

“你们到底是什么人?”

“这不关你的事,我们只要你跟我们走。”

“不然,在这个死胡同,我们现在就可以做掉你!”

“应天府乃天子脚下,我要是死了,你觉得你们能活下来吗?”

“呵呵,这就不劳你操心了。”

说着,几人开始一步一步的接近陈良。

陈良抬头四周看了看,脸上没有出现一丝慌乱的神色。

众人见陈良依旧淡定地站在原地,一个个不禁有些不明所以。

“这小子怎么看起来这么淡定?”

“不管了,先把它抓了再说。”

说着,几人便要动手。

就在这时,两道身影从天而降,纷纷拔出刀剑。

见状,几人顿时暗道不妙。

“是锦衣卫!”

“我想起来了,这方面就是北镇抚司!”

“我说这小子怎么跑到这里来。”

几人纷纷阴沉着脸,黑暗中不断的往后退。

陈良身前的锦衣卫不断逼近。

“怎么办?”

“还能怎么办?这可是锦衣卫?你能打得过吗?”

“就算能打过,死两个锦衣卫也是大事。”

“到时候事情没有做成,我们反倒把命给丢了。”

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。”

几人当即转身拔腿就跑。

锦衣卫真要追上去,却被陈良给拦了下来。

“行了不用追了。”

“这几个人都是有备而来的,肯定早就定好了逃跑路线。”

“如果追上去的话,反而容易受他的埋伏。”

其中一名锦衣卫转过身问道:“你没事吧?”

“我没事。”

“他们到底是什么人?要不要将此事禀告陛下?”

陈良沉思片刻,道:“还是先不要跟陛下说。”

“那两个人你们去想办法把他们揪出来。”

“等把他们揪出来之后,在禀告陛下也不迟。”

二人点了点头,当即飞身离去。

陈良回到家中,此时韩克忠正好也走了过来。

“陈兄?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?”

“临时有一些事情,你呢?”

“过两天陛下祭祖,我去了趟礼部。”

听闻此言,陈良问道:“你去礼部?祭祖的事也要你管吗?”

“当然不是,这都是太子让我去办的。”

闻言,陈良点了点头,正要进门,却被韩克忠拽住。

“等等,你衣服破了。”

闻言,陈良当即脱下衣服,看着上面的破口,不禁又想起那几个人来。

“陈兄,你这是怎么弄破的?”

韩克忠眼尖,这衣服怎么看怎么不像是拉扯破或自然磨损。

“应该是不小心被什么东西刮到了。”

“不对。”

韩克忠摇头道:“你这分明就是被什么东西给划破的。”

“陈良,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瞒着我?”

陈良眉头紧皱,道:“你就别问了,不是什么好事。”

“你这话说的,不是什么好事,我就不能问了吗?”

“看你这行色匆匆的模样就像是发生了什么好事。”

闻言,陈良叹了口气,道:“进来坐吧。”

二人当即走了进去。

客厅内坐定,陈良换了件衣服。

“实不相瞒,应天府出了刺客。”

韩克忠心下一惊。

“果然,你这分明就是刀剑划伤的。”

“你自己没事吧?”

“我没事。”陈良皱着眉,沉思起来。

“陈良,你这些日子惹上的仇家太多了。”

“今天陛下设下家宴宴请吕本,说的就是祭祖的事。”

“陛下让吕本还生休息,陪着吕妃和允炆皇孙。”

“意思就是祭祖这种事,都不带允炆皇孙。”

“据说那吕本心怀不满,恐怕他会将此事迁怒于你。”

听闻此言,陈良嗤笑一声。

“那他还真是迁怒对了。”

“今天我去见了陛下,就是让他和吕本谈谈。”

“不过没想到陛下竟然直接就这么做。”

韩克忠担忧道:“你口中所说的刺客,我感觉就是吕家的人。”

陈良摆了摆手,道:“算了,还是不要随意妄下结论。”

“毕竟我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。”

“万一不是他们,而是其他什么人就不好了。”

“陈良,你现在可以调用锦衣卫。”

“估计过不了多久,锦衣卫就会查出来。”

“嗯,他们估计会往吕家的方向调查。”

“我这节日几乎什么都没有做,只是让他们严密监视吕家的那些人。”

“如果真是他们的话,证明他们现在已经开始坐不住了。”

“吕家的人现在又不能离开京城,这边又被锦衣卫监视着。”

“估计他们已经察觉到了什么。”

韩克忠:“你要多加小心。”

“我有分寸。”

随后,韩克忠从怀里掏出一封信。

“这是太子让我交给你的。”

“你自己看吧,这么晚了,我就先回去了。”

陈良点了点头。

待对方走后,陈良将信封拆开。

看着上面的内容,陈良眉头皱的愈发深。


“但是,挖商贾的家,为什么这些官员要这么大的反应。”

“以至于甚至朝堂里都有人出面说话。”

说到这,朱元璋脸色变得极其难堪。

无论是因为利益还是个人恩情,这都是不好的现象。

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这是朱元璋最不愿意看到的。

“至于,还有人跟咱说,都是为了江南的发展,为了大明的天下。”

“这些屁话,我一个字都不相信!”

见朱标依旧紧紧盯着奏折,口中不语,朱元璋不禁问道:“怎么了标儿?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?”

“父皇,陈良下去这些日子,就在江南闹出这些动静。”

“毫无疑问的是,陈良肯定已经引起江南官府的不满。”

“我在想,那些人会不会做出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来。”

此话一出,朱元璋龙眉愈发紧皱。

“除非这些人都活腻了!”

“难不成,他们还敢对咱钦点的人下手不成!”

“父皇,他们对他动手怕是不敢。”

“但若是栽赃陷害,还是非常容易的。”

“现在江南已经死了两条人命。”

“时间长了,谁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事来。”

闻言,朱元璋闭口沉默,随即挥了挥手道:“你先下去吧,咱细细想想。”

朱标朝朱元璋行了一礼,随即告辞。

随后,朱元璋朝着宫女吩咐了几句。

不过多时,只见一名男子走了进来。

“陛下,有何吩咐。”

“你安排一些人手到江南去,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,都得向咱举报。”

“尤其是那些地方官员,给咱盯紧些。”

……

江南。

“陈兄,先休息休息吧。”

陈良点了点头,随即和韩克忠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。

望着天空中那一轮明日,韩克忠笑了笑。

“看样子,这雨差不多也该停了。”

“没错,后面再断断续续下几场,这雨就停了。”

此话一出,一道声音突然自身旁响起。

“往年这雨还得下半个月,陈御史如何得知会停?”

两人扭头一看,见来者竟是杨知府。

“山人自有妙计,这雨肯定停。”

“既然肯定停,那我们这排水管道是不是也可以暂时不挖了?”

此话一出,韩克忠当即站起身。

“现在已经挖到这个份上了,怎么能说不挖就不挖了?”

“两位大人,现在已经挖了这么多商贾的家,那些商贾现在颇有怨言。”

闻言,两人对视一眼。

“商贾有怨言就让他们来找我,他们应该也不傻,自己就会来。”

“可这些日子我都没有从他们口中听到什么。”

“甚至还有人亲自跑到客栈跟我们答谢。”

“不知杨知府所说的怨言到底从何而来?”陈良淡声道。

有关商贾的怨言,陈良这些日子还真没有听到过。

反而是官府的怨言颇多。

杨知府呵呵一笑,道:“陈御史高高在上坐镇指挥,当然没有听到那些怨言了。”

话音刚落,一名官员突然站了出来。

“高高在上?坐镇指挥?”

“陈大人这些日子,可都是跟着我们一起在干活。”

“无论是高高在上,还是坐镇指挥,都应该说的是你才对吧。”

“就是,你身为本地的知府,别说坐镇指挥了,连看都没来看过。”

“还好意思说陈大人高高在上?”

看到这几个官员,杨知府面色渐冷。

这两个说话的都是本地官员,现在竟然连同外人说自己的不是。

看着这两个人的面孔,杨知府暗暗记在心里,表面上却依旧笑盈盈的。

“两位同僚,这几日连续天降大雨,我身体状况欠佳。”

“没能与各位同僚同甘共苦,是我的失职。”


“你们应该听说过,陈良敲登闻鼓进献国策一事。”

“当然知道,这小子也是头铁,硬生生改变了取仕的方式。”

“他们此次下来,除了治水,最重要的还是推行摊丁入亩的国策。”

众人瞬间愣在原地。

“什么!在我们江南推行国策!”

“不是,摊丁入亩的国策我也有所了解。”

“要是真在我们江南推行,以后那些赋税不是都归于朝廷直接征收吗?”

杨知府点了点头。

“这可不行!”一名官员当即出声道。

“陛下决定好的事情,岂是以你我的意志为转移的?”另一名官员道。

“那该怎么办?若果真如此,我们还能有好日子过?”

一瞬间,众人纷纷将目光集中在杨知府身上。

“杨知府,您的老师,难不成就一点办法都没有?”

闻言,杨知府蹙起眉头,随即叹了口气。

“办法也不是没有,只是我一人实难行事。”

此话一出,众人纷纷将杨知府包围起来。

“杨知府,只要能让摊丁入亩的国策不在江南推行,我们以后唯你马首是瞻!”

众人一个个附和起来。

若是摊丁入亩在他们的属地实行,那他们还有什么贪?

原本朝廷给的薪俸就少得可怜,他们又是要养家的人。

摊丁入亩一旦施行,他们的收入便要大打折扣,这怎么行?

杨知府目光扫过众人,见时机已到,便开口:“各位,要想摊丁入亩不在江南施行其实也简单。”

“让陈良离开江南不就行了?”

此话一出,众人皱起眉头。

“您也说了,他要在本地施行国策,如何便能离开?”

“对啊,而且就算离开了江南,他也会在别的地方试点。”

“我们江南又是朝廷重点关注对象。”

“届时国策施行到我们这,不也是早晚的事?”

杨知府点了点头道:“各位大人忧虑的是。”

“我也跟各位坦白,他这次下来,朝中群臣对他也十分不满。”

“上面原本是想借着治水的事情,让他栽个跟头。”

“但现如今看来,反倒是我们差点被他给害了!”

此话一出,众人纷纷点头。

“没错,这个陈良简直不要命!”

“他今天能为了治水说出那样的话,届时推行国策,他恐怕什么都做不出来!”

杨知府点了点头,淡声道:“所以,我们必须让他带着过错,甚至担着罪责离开江南。”

“同时也要利用他治好江南的水患,毕竟现在已经开始挖了。”

闻言,众人纷纷看向杨知府。

“杨大人,你有什么好办法?”

杨知府目光一狠,道:“只有再死几条人命!”

应天府,皇宫大内。

“反了,我看他们都想反了!”

朱元璋怒喝一声,将奏本丢在地上。

一旁宫女吓了一跳,朱标当即将奏本捡起。

“父皇,发生什么事了?”

“你自己看。”

朱标皱着眉打开奏本。

“朝廷为了江南治水,拨下这么多钱粮。”

“其中他们贪了多少,咱不用想也知道。”

“现在陈良因为治水,要在他们家里动土,就借此又向朝廷伸手。”

“这些人,我看他们都活腻了!”

朱标看着手中的奏折,眉头越皱越深。

“陈良下去才多长时间,竟然出现这么多问题。”

“这些问题大多应该都是原本存在的,只是陈良发现了而已。”

“现在这些人竟然倒打一耙,联名上疏参陈良一本。”

闻言,朱元璋点了点头道:“应该是陈良挖的太深,触摸到了他们的痛处。”

“还有这次陈良挖排水通道的事件。”

“最终敲定的是,陈良挖那些商贾的家。”

“这些官员嘴巴上说,为了省里的经济发展如何如何。”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